跳至主要內容

东方教会

 


东方教会[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聶斯脫里派教會

东方教会ܥܕܬܐ ܕܡܕܢܚܐ‎,ʿĒ(d)tāʾ d-Maḏn(ə)ḥāʾ),又称聂斯脱里派教会,是由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以及其跟随者所建立的东方基督教会。东方教会由以东方牧首为首,延续了东叙利亚传统的礼仪与神学观,并支持聂斯脱里的基督二性论。由于431年的以弗所公会议谴责了聂斯脱里主义,因此聂斯脱里及其支持者离开了罗马帝国,并且得到波斯的收容。最后,东方教会成为了波斯萨珊王朝最大的基督教宗派,在498年于尼西比斯建立了东方牧首座,并建立了学术中心。后来,东方教会以波斯为中心,迅速地朝东亚发展,成为了9至14世纪期间扩散地域最广的基督教宗派。除了在波斯统治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安那托利亚库德斯坦、突厥斯坦以及印度都有其踪影,最后甚至传入时代的中国,被称作景教[1]

早于1830年,东方教会就已经有了两个独立的教会:东方亚述教会加色丁礼天主教会(与罗马的教宗共融的一个东仪天主教会),东方古教会后来在1968年自东方亚述教会中分裂出来。加色丁礼天主教会约有628,405位信徒(2017年),[2]东方亚述教会约有323,300位信徒,[3]东方古教会约有10,000位信徒。

背景[编辑]

神学争论[编辑]

引起东方亚述教会的分裂与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有关,他就基督论的“神人两性结合”的神学问题提出“基督二性论”(英语:conjunction,希腊语:sunapheia)[4][5],指耶稣基督为“二位二性的结合”(即具人神之性﹚,并认为圣母玛利亚只是生育基督肉体,而非授予基督神性,因此反对将她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因而产生对“天主之母”、“生神女”称谓的质疑。

东方亚述教会的神学奠基者是安提阿学派塔尔索的狄奥多摩普绥提亚的狄奥多,规范的基督论大巴拜(Babai the Great)(551年–628年)撰写。自从1976年Dinkha四世宗主教在就职时明确反对聂斯脱里主义以来[6],东方亚述教会内逐渐出现认为他们的基督论不同于聂斯脱里的二位论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大巴拜最重要的基督论著作,著名的《结合之书》(Book of the Union)教导,神性和人性两种本质(qnome)并非混合,而是永久地联合在同一个位格(parsopa),即,基督的人格中,类似于东方正统教会基督合一性论。其他坚持聂斯脱里主义的信徒则认为,聂斯脱里主义本来就不是异端,没有分裂也没有混合神性和人性,以弗所公会议判定聂斯脱里主义是异端是因为他们没能理解聂斯托里用语的真实含义,以为聂斯脱里分裂了基督的神性和人性。

理解这些争议中不同语言的用语一直以来都是十分困难的。主要的词汇包括本质、本源(存在)(希腊语οὐσία罗马化:ousia),性质、类型(φύσιςphysis),位格、本质(ὑπόστασιςhypostasis)和角色、性格、性质(πρόσωπονprosopon)。physisousiahypostasis基本都是本质的意思,hypostasisprosopon都有位格的意思,prosoponphysis都有特质、性质的意思,ousiaphysis又都有本源的意思。这种困难在翻译时更是严重,例如在叙利亚语中,本质被翻译为ܟܝܢܐ‎,kyānâ,位格被翻译为ܩܢܘܡܐ‎,qnômâ,但是在东方教会中,qnômâ的意思却是本质,更不要说中文对于这四个词的翻译,性质、特质、本质、本源,完全是同义词了。

分裂与往东发展[编辑]

聂斯脱里派神职人员正在列队前进,来自新疆高昌景教寺院壁画

428年,聂斯脱里出任君士坦丁堡牧首,引起亚历山大城主教奚利尔猛烈抨击。431年,以弗所公会议召开后,多个派别的冲突虽被调解,但聂氏被裁定为异端,被罢免主教一职,还处以破门律。四年后,聂氏更被东罗马帝国皇帝逐出国境,最终客死埃及

然而追随者并不因此而轻易放弃,遂往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以及远东等地区宣教。此后,聂斯脱里派得到波斯萨珊王朝的重用,盛极一时。498年,聂斯脱里派正式脱离正统教会,更名为“迦尔底教会”,又称“亚述教会”,以中亚地区为中心,开始传道。

632年,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大食)吞并波斯。在762年前后,聂斯脱里派主教得阿拉伯哈里发信任和保护,遂将聂派根据地从波斯移到巴格达(今伊拉克首都),盛极一时。至六世纪末时,聂派流行于康居突厥等地。

解除对立[编辑]

宗教改革推动者马丁·路德,在他撰写的《宗教会议及教会论》(Von den Konzilli und Kirchen)中,十分明确地主张聂斯脱里不是异端。[7]

被天主教会视为“异端”的状况持续到十九世纪末,聂氏本人的著作《荷勒克拉斯的市集》(The Bazaar of Heracleides)被一名叙利亚教士发现后,它的学说再次重新被神学家广为探讨[8]。1994年东方亚述教会和天主教会签署《在天主教会与东方亚述教会之间的共同基督论声明》[9],达成解除两派彼此之间的嫌隙。

教会组织[编辑]

按照东方叙利亚的传统,东方教会的教会组织分成多个阶层。教会之首为宗主教,即塞琉西亚-泰西封的都主教;自阿拔斯王朝开始(公元八世纪中叶以降),宗主教的驻锡地迁至巴格达。宗主教的其他称号还有“神父之神父”、“最高牧师”和“当代彼得”;自公元544年后,开始自称为“卡多利柯斯宗主教”。卡多利柯斯宗主教有权召集和主持宗教会议,任命主教,包括任命偏远的域外主教,以及划定主教管辖区。[10]

效法天使分九品三等,教会的教阶也分三等:[10]

  1. 高级教士三品(卡多利柯斯宗主教都主教主教
  2. 教士三品(助主教、执事长、祭司
  3. 助理人员三品(执事、副执事、襄礼员)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弥赛亚意指受上帝指派,来拯救世人的救世主。基督教主张“拿撒勒人耶稣就是弥赛亚,因为耶稣的出现,应验了许多旧约圣经中的预言”,回教也认同耶稣就是弥赛亚,称他为“麦西哈尔撒”;而犹太教信徒则予以否认[1],并仍然期待他们心中的弥赛亚来临。

  弥赛亚 (天主教汉译 默西亚 , 希伯来语 : מָשִׁיחַ ‎, 罗马化: Mašíaḥ ; 亚拉姆语 : משיחא ‎;阿拉伯语: المسيح ‎, 罗马化 : almsih , 伊斯兰教 汉译作 麦西哈 , 景教 译 弥施诃 ),基督宗教术语“受膏者”,常指“大祭司”、“以色列的王”、“圣者”或特指“弥赛亚:救世主耶稣”,意指受上帝指派,来拯救世人的救世主。基督教主张“ 拿撒勒 人 耶稣 就是弥赛亚,因为耶稣的出现,应验了许多 旧约圣经 中的预言”, 回教 也认同耶稣就是弥赛亚,称他为“ 麦西哈 尔撒 ”;而 犹太教 信徒则予以否认 [1] ,并仍然期待他们心中的弥赛亚来临。 一些被指为 异端 和普遍认为是 邪教 的教派,其创办人大多以弥赛亚自居,并且骗取他人财物与身体。例如 麻原彰晃 、 文鲜明 、 又吉耶稣 等。这些异端不符合各大经书的严格预言及条件。 释义 [ 编辑 ] 弥赛亚来自于希伯来文 מָשִׁיחַ ‎(moshiahch),与希腊语词 基督 (christos)同义,直译为 受膏者 。 受膏 是一种宗教仪式,经由 先知 ,以 圣膏油 涂在候选者的头上,确认此人是 上帝 所选中的人,将可以成为君主或是祭司。在阿拉伯语中مسح(masah)亦有擦拭之意。《 旧约 》记载的第一位受膏者是祭司 亚伦 ,经由 摩西 为他执行受膏礼 [2] 。数百年后, 撒母耳 为 大卫 执行受膏礼,宣告他将继任,成为以色列王 [3] 犹太教 也用这个词来指出自 大卫 家系的拯救者,由他带领 以色列国 恢复大卫统治时期的辉煌盛世。 犹太教弥赛亚观 [ 编辑 ] 犹太教相信,弥赛亚的王国下,以色列民将全部回归耶路撒冷(包括弥赛亚将找回失落的十支派),万民都将归顺 亚伯拉罕 的主、 以撒 的主、 雅各 的主,世界将会迎来和平,昔日的恶人将从善,出现“豺狼会和羔羊同卧”的场面,仇敌变成朋友。而人们相信,橄榄山是弥赛亚的王国开始的地方。而在弥赛亚来到前会有战争和苦难,而在弥赛亚来到后,他要在政治上和灵性上拯救和治愈以色列人,把他们带回以色列并重建耶路撒冷,重建圣殿,恢复对至高主的敬拜,恢复以色列往昔的宗教法庭及推行犹太律法,并将在以色列建立一个政府,成为无论是犹太人和外邦人,世界所有政府的中心。 在此前,犹太拉比为弥赛亚将是什么名字发生过争论,也曾有不少拉比与犹太人

耶稣的道就是基督福音。 只有听、信、遵、行基督福音的人,才能享受自由。

  耶稣的道就是基督福音。 只有听、信、遵、行基督福音的人,才能享受自由。 宁义猴 1个月前 耶稣的道就是基督福音。 只有听、信、遵、行基督福音的人,才能享受自由。 gt2250 11天前 更认同秦老师说的抵御专制要靠制度, 不能靠语言和概念。 宗教归根结底还是概念

东方亚述教会(英语: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

  东方亚述教会 (英语: 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 , 古叙利亚语 : ܥܕܬܐ ܕܡܕܢܚܐ ܕܐܬܘܖ̈ܝܐ ‎, 罗马化: ʿĒḏtā ḏ-Maḏnḥā ḏ-ʾĀṯūrāyē [1] ,阿拉伯语: كنيسة المشرق الآشورية ‎ [1] ),全称 神圣使徒大公东方亚述教会 ( The Holy Apostolic Catholic 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 [2] [3] [4] , 古叙利亚语 : ܥܕܬܐ ܩܕܝܫܬܐ ܘܫܠܝܚܝܬܐ ܩܬܘܠܝܩܝ ܕܡܕܢܚܐ ܕܐܬܘܪ̈ܝܐ ‎, 罗马化: ʿĒḏtā Qaddīštā wa-Šlīḥāytā Qāṯōlīqī ḏ-Maḏnḥā ḏ-ʾĀṯūrāyē ,阿拉伯语: كنيسة المشرق الآشورية الرسولية الجاثلقية المقدسة ‎ [5] ),是一个起源于中东,同时部分 流散 至印度的叙利亚 东方基督教会 。据 大公长 宗主教 玛尔·丁哈四世 所说,是一个可以追溯到 塞琉西亚─泰西封 座堂 的 基督 教会 。据《 亚戴的教训 》所载,该堂是由 圣多马 、 圣马理 和 雅代 所建立起来的。 东方亚述教会通常被认为是 聂斯脱里派教会 ,事实上他们的神学也确实源自 聂斯脱里主义 ,但他们的正统性质和这种神学具体的概念和细节仍然有不少争议。虽然东方亚述教会有时会自称为亚述正统教会,有时也会被错误地被认为是 东方正统教会 的一个分支,但她实际上与其他任何教会都没有共融的关系。教会的礼文书和官方书信中都没有称她为“正统”的说法,类似“正确的信条”或“正确的教义”的措词也从未被用作学术用语,但后来混淆不清的用法开始声称它属于 正教会 以及 东方正统教会 。教宗 若望保禄二世 称赞它作为“受难者的教会”,因为在教会的历史上曾有许多著名的殉道者。教会宣称,其它教会没有像亚述东方教会一样曾经历这么多的死难。 [来源请求] 早期历史 [ 编辑 ] 更详细的说明,参见 东方教会在亚洲的历史 巩固教会 [ 编辑 ] 基督教会存在于 亚述 地区、 巴比伦尼亚 、和公元二世纪 波斯 。约325年, 塞琉西亚-泰西封 举行的公会议解决了主教之间的管辖权冲突。在410年的塞琉西亚-泰西封会议上, 美索不达米亚 的基督教会